六大客观因素为贪官腐败推波助澜

来源:纪委监察处发布时间:2009-09-08浏览次数:210

        翻开共和国的反腐档案,有多少高官要员,曾经权倾一方、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终因没能逃过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被“糖衣炮弹”所击倒,以致从公车代步、秘书提包、前呼后拥、纸醉金迷的生活一落千丈,落得个身陷囹圄甚至命赴黄泉下场。而一般情况下,都将高官腐败归结为是由于他们放松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追求安逸,私欲膨胀,贪图享受,才被金钱、美女、权力所俘虏。也就是说,那些高官要员之所以变成腐败分子,主要是因为主观世界出了问题。

  当然,主观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客观是外因,起推动作用。但实际上内因往往需要外因诱导都会外化为某种形式,起推动作用的客观条件在很多时候反而会成为很关键的因素,决不可小视忽视无视。内因在起反作用的外因的有力束缚下,往往也会消弥于无形。相反,内因在起推动作用的外因相助下,就会如虎添翼,愈发张狂。笔者以为,贪官之所以成为贪官,除了贪官自身的原因外,客观上为其腐败创造条件的因素实在是不可不说不可不防。

  一是权力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都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对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事情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大事小事全由一人说了算,不管其决策是对是错,一般是没人敢说半个不字的。即便召开班子会,往往也是“一言堂”,主要领导来个明表暗示一定调,就会众口一致,一个声音响到底。很多时候,掌权者大笔一挥,抵上亿资产;金口一开,如圣旨仙音。时间长了,怎能不出事端?

  二是约束少。成了高官显要,特别是当了“一把手”,就好比进了“保险箱”,进了“法律的盲区”,因为很多时候,约束领导干部权力的制度好比“牛栏关猫”,大而无用。“上级监督太远,自身监督空喊,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不敢。”这段顺口溜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三是风气坏。领导干部身在官场,有很多事也是身不由己。上级要孝敬,朋友来来往,亲情要照顾。孝敬上级,要钱;朋友往来,要钱;帮助亲戚,往往也需要钱。如果仅靠工资,恐怕在如芝麻开花般地攀比风面前会捉襟见肘。况且,一个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如果说没钱,打死人家也不信。所以不少领导干部就想方设法捞钱。既然大家都在捞钱,谁要不这样好象就成了“假正经”。置身于孳生腐败的温床,想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又会是何等的艰难?

  四是诱惑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任何人都想赚个盆满钵满的,而很多领导干部手中就握有可以生金生银的权力,那些心有所图者岂不想方设法,极尽拉拢、腐蚀之能事?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物质需求,一面是金钱和美女的巨大诱惑,一面是软弱无力的约束体制,再加上高“利润”低“风险”的侥幸心理和不少人确实得到了一时风光的现实,自然会引得不少干部铤而走险。

  五是亲人贪。不少贪官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甚至一群“贪内助”。贪老婆的“枕边歪风”、贪子女的“耳边邪风”,往往是风助火势。有的“贪妻”在背后以丈夫的名义大捞好处,有的不肖子女打着高官老爸的旗号在外面为所欲为。这都为贪官的一贪再贪而推波助澜。

  六是“朋友”奸。正所谓“无商不奸”,那些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不法商人,总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向高官进攻,攀交情、套近乎、拉关系、交“朋友”,让那些高官不仅是吃香喝辣洗搓按,逢年过节不时还献上“薄礼”供“花差”。直等到手握重权的高官掉进他们的泥坑为他们所用,进而官商勾结,谋取非法利益。

  有上述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也难怪那些意志不坚定,原则性不强、法纪观念淡薄者会走上灰色之路而沦为腐败分子。其实,说到底,这些客观因素之所以会起作用,关键的关键还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管不到位使然。这恐怕就形成了一种对现行的干部监督制约机制的一种拷问。   牟野春风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时间:2009-09-07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