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

来源:纪委监察处发布时间:2010-09-17浏览次数:206

    摘要: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思想、理论、规范和道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发挥作用。廉政文化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借助以勤政廉政为核心的党内传递机制、以清正廉洁为核心的社会化教育机制、以民主参与为核心的监督机制、以劝诫惩罚为手段的强力纠错机制、以推陈出新为核心的创新机制和以制度化为核心的立法机制作用于社会,发挥其基本功能。  

  关键词:廉政文化、政治化、社会化、体制机制.  

  在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廉政文化建设的命题。这里所说的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吸收借鉴中外优秀廉政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廉政的思想、理论、规范、道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以勤政廉政为核心的政党文化,以清正廉洁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和以廉洁从业为核心的职业文化等文化等。中国特色廉政文化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宗旨,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以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主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任务。中国特色廉政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是反腐倡廉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研究和把握廉政文化的发展规律,努力推进廉政文化政治社会化机制建设,将廉政文化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社会运行的体制机制,转化为人们的社会实践,从而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和法制保障。  

  一、以廉政勤政为核心的党内传递机制  

  建设以勤政廉政为核心的政党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组织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党的廉政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在于廉政文化的基本精神能否在党内得到全面彻底地贯彻和实践。政党文化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等,这是维系政党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党的组织文化首先需要每一个党员的自觉遵守和维护,但对于一个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的大党老党来说,更需要体制机制建设,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党员进行持续不断地教育和引导,以强化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念。 

  我们党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为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一定要号召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和实践,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牢记“两个必然”,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进行党的宗旨教育。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善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人民工作,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牢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四是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做到依法办事,廉洁自律。五是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通过忧患意识教育,让党员清醒地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各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 

  通过党内传递机制,将廉政文化转化为党的执政实践,筑牢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使我们的党能够经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经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经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以清正廉洁为核心的社会化教育机制  

  廉政文化必须通过教育来征服社会公众。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开展以清正廉洁为核心的公众教育,促进公众对廉政价值的认同和接受,培育崇廉尚廉的社会风尚。一旦这种教育失败,则容易导致腐败民俗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任何一个掌握权力的人都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家庭的利益或自认为应当效忠的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来利用权力”,人们对腐败的愤恨“会基本上变成对于有机会通过不光彩手段营私之徒的羡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和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廉洁从政、廉洁从业、廉洁为人的观念落实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逐步消除对腐败的冷漠心理、纵容心理、投机心理和崇羡心理,全面提升全民族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形成全民反对和抵制腐败的浓厚分为,努力实现社会对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的零容忍。

    廉政文化社会化主要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等途径实现的。一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帮助社会公众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二是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政治参与冷漠、权利意识空白、自主精神缺乏的臣民文化是腐败滋长和蔓延的温床,而强大的公民社会和成熟的公民文化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最有力武器。民族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民主价值公民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公民民主能力的过程。通过普及民主法制知识,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关心、参与政治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监督,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三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就是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以诚信、正直、节俭、为民为核心的廉政道德观念,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四是进行家庭美德教育。进行以廉洁持家为主题的家庭美德教育,既要通过组织家庭成员参与各类廉政廉洁教育活动,形成和谐清廉的家风,建设廉洁家庭,又要专门对青少年开展廉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念,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微观社会基础。五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从业人员中经常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把廉洁从业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创优评先等各种活动,促使广大从业人员将廉洁从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岗位实践,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职业基础。 

  通过廉政文化的社会化,营造廉洁奉公、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三、以民主参与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扩大公民参与,加强民主监督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实践证明,权力的滥用是腐败主要根源,“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没有监督,就难以有效防止腐败。”要消除腐败,必须加大监督的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 确保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是建立完善体制内监督的体制。包括建立完善的党内民主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强化人大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监督;完善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机制,依法强化行政监察;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加强对各类行政机关的司法监督;完善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功能。二是建立完善社会监督的体制。其核心就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为公众参与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渠道。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包括建立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搭建公众监督的平台;完善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制度;建立通畅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权;建立完善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增强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新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通过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通过完善民主监督的体制机制,做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相结合,扩大监督主体,形成监督的合力,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四、以劝诫惩罚为手段的强力纠错机制  

  强力纠错机制是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纠错机制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制性保障措施。反腐倡廉建设既依靠社会公众对廉政规范的自觉遵守,又依靠必要的劝诫和惩罚。劝诫是对违反廉政要求思想倾向的有效预防,惩罚则是对严重违反廉政要求行为的事后处罚,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措施。 

  廉政文化的纠错机制既包括如道德舆论评价在内的非正式制度,也包括如党纪国法在内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道德评价和舆论评价的手段来实现的,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贬损、批判甚至鞭挞一切贪腐的思想和行为,弘扬廉政勤政的浩然正气,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良好的道德舆论环境。正式制度包括党的组织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两个部分。党的组织纪律是专门为规范广大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而建立的正式制度,它是确保每一个党员和党组织都能按照党的要求办事的制度保障。党内纠错机制既包括如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财产申报制度、谈话诫勉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申诉制度、巡视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罢免撤换制度等劝诫性制度,也包括如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等惩罚性的制度。法律法规是社会公众共同的制度化行为规范,一方面,它以善意的法律精神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它又以无私的惩罚手段及时纠正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国家法律中有关反腐倡廉的内容遍布于宪法、民法和刑法等有关的国内法和国际法中,这是规范全体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强制性力量。 

  通过及时的劝诫,可以有效预防各类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强制性惩罚,及时纠正各种违反廉政制度的行为,保证廉政文化的基本精神得以彻底贯彻和实践。  

  五、以推陈出新为核心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廉政文化的灵魂。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反腐倡廉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这在客观上要求廉政文化必须弘扬主旋律,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政文化必须坚持立足于优秀民族传统廉政文化,继承发扬党的优良廉政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廉政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创新发展中超越传统和外来廉政文化,实现廉政文化的与时俱进。 

  廉政文化的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等方面。其中,理论创新是廉政文化政治社会化的起点,体制创新是保证,机制创新是手段,载体创新是媒介。理论创新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做到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7]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反腐倡廉实践。制度创新就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不断推进国家体制创新,建立有利于消除腐败的新体制。在新形势下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要通过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体制性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机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廉政文化社会化机制,提高公众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具体地说,就是要积极探索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的运行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学校、文明企业、文明村镇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反腐倡廉意识,坚决抵制各类腐败思想和行为。载体创新就是不断创新廉政文化的传播媒介,借助学校、科研院所和博物馆等文化阵地,借助影视、网络和报纸等现代传媒,借助标语、宣传画和演讲会等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增强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通过文化创新,努力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使清正廉洁成为一种社会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六、以制度化为核心的立法机制  

  廉政文化制度化是廉政文化取得实效性的根本保证。文化是一种精神,它要解决的是人的价值层面的问题;制度是一种规范,它要解决的是秩序层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必须推进文化的制度化。廉政文化政治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建立能够体现廉政文化内涵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廉政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通过廉政文化制度化,使清正廉洁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虔诚信仰、热情追求和自觉实践。 

  廉政文化制度化就要求建立一套内外衔接、上下配套、结构合理、体例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完善权力运行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等,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这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建立专门的法律。在借鉴国际反腐败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立法手段,将廉政文化的最新成果制度化,建立如公务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法和财产申报法等完备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三是建立完善执法监督体制,应以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建立执法监督制度,坚决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各项法律的实施。四是加强廉政道德建设。并不是所有的廉政文化成果都可以制度化,对于那些一时还难以制度化的勤政廉洁思想,及时上升为社会主义道德,用以规范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廉政文化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逐渐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使人不愿腐败、不易腐败、不敢腐败。  

  七、结束语  

  廉政文化是一个包括思想、理论、规范、道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评价的综合体,其基本功能的发挥是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的结果,突出强调某一要素的功能是不可取的。廉政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政治社会化机制是复杂的,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其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把廉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在教育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逐步“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真正取得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